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 〈記者羅文惠 全球報導〉
那一夜的天搖地動、一聲轟隆巨響,這是九二一的深刻紀實,一震震毀了無數家園、也震毀石岡一處處具有歷史象徵的老夥房,多年以來在許多人的奔波之下,將九二一震災中倒塌的土牛劉家夥房原址原貌重新建為一座具有文化意涵的「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為歷史做見證、也保存了獨特的大埔客家文化。
95/5/9正式啟用的「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是全台第一座活的客家文化館,不但有傳承客家文化的功能,也結合附近的觀光產業以促進在地觀光旅遊,設在土牛國小上方的文化館,是由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劉家宗祠原為前清朝貢生劉文進所建,面積達七千多平方公尺,卻在九二一地震中全毀,夥房建築可以說是漢民族宗親關係牢不可破的一大象徵。
劉家夥房代表著地方的人文、歷史也象徵著民族的特色,在劉家宗祠的三合院內雕樑畫棟,有不少古文物,名列台中縣古蹟建築之一,是許多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人士及大專院校歷史、建築系所學生前往參訪。
在震災之後,幾經溝通協調下,得以讓石岡鄉公所取得劉家宗親同意無償提供土地供政府使用五十五年,為了保存、發揚客家文化,石岡鄉公所決議自籌經費並向也向中央、縣府、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爭取經費補助,使得劉家夥房能在原地原貌重建為「土牛客家文化館」。
一處記載石岡在地的人文風情、歲月變遷、大自然的變化震毀了無數的史蹟,在許多人奔波之下,積極從記憶裡再度找尋、再度建置起深處的歷史史蹟,透過活的文化館裡的介紹與彙聚,讓更多人瞭解認識客家人的民俗風情。
攝於2014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