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木(學名:Delonix regia)
又名:影樹、鳳凰樹、鳳凰花、金鳳、火鳳凰、洋楹、紅花楹(廣州)、
火樹、紅火楹、火焰樹、森之炎等。
科別:豆科。鳳凰木屬的植物,在香港為常見的外來品種落葉喬木。
產地:原生非洲馬達加斯加,在臺灣、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均有分佈。野外屬瀕危物種,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被廣泛栽種為
觀賞樹。由於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擔任遮
蔭樹的角色。分佈於中國南部及西南部、原產地馬達加斯加及世界各
熱帶地方。在美國鳳凰木只生長在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南部的瑞
歐格蘭山谷(Rio Grande Valley)、亞利桑那州及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
地區、夏威夷州、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和關島。鳳凰木亦廣泛生
長在加勒比海地區。臺灣則於1897年引入,臺南市更將其訂為市花,
以與凰鳳城之別名相稱。
特徵: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複葉,被譽為世上最色
彩鮮艷的樹木之一。鳳凰木植株高大,可達20公尺 以上。性喜高溫、
多日的環境,必需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葉片是二回羽狀複葉
,呈羽片對生,15-30對,每羽片有小葉20-40對。小葉為長橢圓形,
基部歪斜,葉緣是全緣,葉端圓鈍。葉片是薄紙質,葉面平滑且薄,
為青綠色,葉脈則僅中肋明顯。
樹形:為廣闊傘形,冬天落葉時,多不勝數的小葉如雪花飄落。和許多豆
科植物一樣,鳳凰木的根部也有根瘤菌。為了適應多雨的氣候,樹
幹基部長有板根出現。鳳凰木適應熱帶氣候,耐旱及可在有鹽分的
環境生長。鳳凰木在很多目前生長地區為視為移植品種,在澳大利
亞更被當作侵入品種,部分原因是其闊大的樹冠及濃密的樹根阻礙
其他品種在其下生長。在印度鳳凰木被稱為高莫哈樹(Gulmohar)
。鳳凰木的豆莢在加勒比海地區被用作敲打樂器,稱為沙沙
(shak-shak)或沙
花型: 花大呈紅色,連花萼內側都呈血紅色,四瓣伸展約8公分長,第五
瓣直立稍大及有黃及白的斑點,雄蕊紅色,花萼腹面深紅色,背面
綠色。花序為總狀花序,呈繖房狀排列,花萼和花瓣皆5片,聚生
成簇。
果實:開花後結出一條條長形豆莢果,長可達60公分 ,成熟後呈深褐色,
木質化,內藏40-50粒細小的種子,每顆平均只有0.4克重,種皮有
斑紋,有毒,不可誤食。
在臺灣,在鳳凰木因在6月大量開花,常與蟬鳴並列為畢業的象徵。
鳳凰花臺灣臺南市的市花,鳳凰木則為中國大陸福建省廈門市的市樹。而兩
市的代表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與廈門大學俱以鳳凰為其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