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鐘花
學名: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別稱:鈴兒花、倒掛金鐘及燈籠花等
英名:Chinese New Year Flower
科別:杜鵑花科;吊鐘屬植物,
原產地:香港、華南、湖南及福建等地,越南亦可見到,生於海拔600-2400米 山地灌叢或次生林中
莖:吊鐘是一種落葉或半常綠灌木,可高約7米 ,但常高3米 。樹皮呈灰黃色,多分枝,小枝呈淡褐色。
葉形: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而成短柄,常密集生於枝頂互生,革質,表面綠色而背面淡綠色,長5-10厘米,闊2-4厘米,全緣或頂部疏生細齒,葉兩面無毛,側脈6-7對,中脈兩面清晰呈羽狀伸出,網脈兩面清晰,葉短柄長約5-20厘米,灰黃色呈圓柱狀無毛
花形:為傘房花序頂生,花粉紅色或紅色,常5-8朵,下垂呈鐘型,從枝頂覆瓦狀排列的紅色大苞片內生出,苞片長圓形或長方形,膜質,花梗綠色無毛,長約1.5-2厘米 ,花萼5裂,披針形先端披纖毛,長約2-4厘米 ,花冠呈寬鐘狀,口部5裂,裂片長約1-1.2厘米 ,裂片鈍圓,輕微反捲白色,雄蕊8枚,雌蕊1枚,雌蕊較雄蕊長。
果實:蒴果呈橢圓形無毛,淡黃色,具5梭,長約8-12厘米 ,果柄直立粗壯,長約3-5厘米 。種子有3-5角或翅。
花期:1-3月
果期:9-11月。
野生吊鐘於香港受香港林務條例所保護,因花倒懸於纖細伸長的花柄上,形如倒掛金鐘,故而得名吊鐘花。吊鐘花蜜為蜂鳥的主要食糧之一。
因吊鐘的花朵通常在農曆新年前後開花,故,意即中國新年花。在清代中葉開始已有吊鐘作為年花的習俗,取其「金鐘一響,黃金萬兩」的吉兆,同時吊鐘花的花朵都是生長在枝頂上,亦有高中科舉之寓意,古時百姓因希望子弟能高中科舉,就砍伐吊鐘花帶回家作為年花。不過近年因人們覺「吊鐘」和「吊終」偕音,不吉利,所以較少人以吊鐘作為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