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
媽祖神像來台。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
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




 





金爐




地下室




金身媽祖






地下式商店



台中縣大甲鎮順天路158號 


媽祖的故事〈此篇文章取字YAhoo奇摩知識 感恩〉


1. 鎮殿五媽祖


「大媽坐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五媽會」
大媽:指鎮殿媽祖,是鎮瀾宮內最大型的一尊神像,身穿龍袍,肩披霞帔,頭戴鳳冠,腳穿麟靴。終年坐在殿中供信徒祈求膜拜。身旁有書童、印童服侍。據說鎮殿媽祖是軟身媽祖,手腳身體都可以自由轉動,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燬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大甲鎮瀾宮鎮殿媽祖神像頭戴鳳冠、身穿龍袍、雙手盤靠、十指互拱。雙眼垂瞼下望,神前一方磚,與神明眼神交互映對。神像垂瞼下望有慈悲、反省、與內斂的氣質,左右隨侍的是她的侍女。

二媽:坐在鎮殿媽的前面,神像特別重。也是長年鎮守在廟中,一般信徒祈求 焦點落在鎮殿媽身上,因此,二媽僅享受人間煙火,不須負什麼責任,所以稱吃便(撿現成便宜)。
【 進香媽於元宵節迎出神龕 】


三媽:是指副爐媽,平日常駐爐主家或接受五十三庄民眾請回家祭拜,三月還得和正爐媽到南部遶境進香,因此稱愛人扛(常坐轎四處巡訪)。目前已改為長駐鎮瀾宮。

四媽:是指正爐媽,專門負責醫療,神座下方長年被信徒挖木屑當藥引治病,故稱閹尻川。現在已經用鐵皮封起來,並改為長駐鎮瀾宮。

五媽:經常在外參與民間神求活動,故稱五媽會。

開基媽:頭戴七條冕旒,身穿明朝服裝,鎮瀾宮董監事指其為傳承下來最古老的媽祖。

湄洲媽:鎮瀾宮中的湄洲媽是民國76年農曆9月9日,董監事們突破政治限制,前往大陸湄洲參加媽祖升天一千年紀念活動,請回的湄洲媽祖。大甲信徒均稱,大陸因經濟不好,因此媽祖顯得有點消瘦。不過大陸宣稱,大陸雕刻的媽祖以年輕女神為依據,台灣是以中年神韻為版本。,故有所差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飄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